新闻中心

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——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为例

  2019年4月15日,习来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考察。在脱贫户马培清家的院子里,同村民代表、扶贫干部围坐,共话脱贫攻坚。正是从这个小院,“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”的誓言传遍大江南北。

  6年来,中益乡各族干部群众始终牢记的深切关怀和殷殷嘱托,团结奋斗,乡村基础设施、人居环境、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作为全国精准扶贫样板,中益乡在帮扶政策实施、内外源性资源整合、以乡村重构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,都具有很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。本调研组深入分析总结中益乡发展经验,为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水平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、实现全面振兴提供参考。

  强化党建引领,创新“三三联动”(三链共生、三变改革、三甜行动)发展模式,激发乡村发展活力。一是以党支部服务力凝聚干群向心力,实现“三链共生”。强化“责任链”,落实党员责任清单、志愿岗位,制定村规民约,村干部队伍责任心、战斗力显著提升,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。连通“亲情链”,面向留守儿童开办“四点半”课堂,聚焦“治未病”组织村医定期入户巡诊,组建党员义务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,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乡村公共事务。拉紧“互需链”,采取“村集体+公司+农户”合作经营方式、产业“入股+返包”经营模式,带动农户通过入股分红、劳务用工、返包管护等持续增收。二是深化“三变改革”,以党支部创造力释放发展新动力。组建集体经济组织,成立旅游研发企业,由村“两委”班子兼任联合社及公司管理岗,形成“支部+集体公司”发展模式。实施合股联营项目,发展皱皮木瓜、黄精种植以及中蜂养殖等特色产业,建成蜂蜜加工扶贫车间,引进社会资本,带动发展乡村旅游。深化利益联结机制,村民参股联合社,建立务工带动、入股分红、订单销售等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群众增收,切实推动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。三是实施“三甜行动”,以党支部引领力提升群众幸福感。建设“甜蜜家庭”,举办“榜样面对面”等微访谈,开展种植养殖、乡村旅游等培训,评选家风优良典型户,提炼尊老爱幼、勤劳致富等家训。建设“甜净院落”,评选院落长,建立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机制,定期开展“最美院落”“清洁户”评比,引导群众自觉爱护环境。建设“甜美乡村”,组建“户长+院落长+网格长”矛盾纠纷调处队、蜜蜂志愿服务队,开展纠纷调解、代帮代办等志愿服务。

  发展特色产业,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助力共同富裕。中益乡立足地方实际,全力发展黄连、辣椒、蜂蜜等特色农业,叫响“敢吃黄连苦、不怕辣椒辣、乐享蜂蜜甜”的创业精神。一是做好产业体系规划布局,调整种植结构,复耕撂荒土地,引进企业合作,发展特色种植。二是激活产业体系调整动力源。探索农村股份合作的有效形式,培育引进市场经营主体,建立利益联结机制。村集体成立集体股份公司,由村干部和村民共同管理,公司化经营农业产业项目。明确各方权责,农户为公司代种代管,收益各方分红。农户自愿申请参加民宿经营并提供宅基地,民宿公司统一建设、装修、经营,收益各方共享。三是补足延长特色产业链。发展“花卉+中蜂养殖+精深加工”产业链,基于辛夷花、吴茱萸等木本药材和脆红李等蜜源植物,规模化发展中蜂产业。建设中蜂休闲体验园,推进蜂蜜精深加工,深度开发蜂蜜面膜、香皂、饮料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。发展“观赏作物+乡村旅游+民宿”产业链,按照“一村一园”的思路,建设花果观光体验园等。发展“农副产品+电商+物流配送”产业链,引进电商公司,实施“订制农场”“智慧农场”等远山结亲电商扶贫项目,帮助农户组织生产、在线销售农副产品。完善配套服务,建设电商综合服务中心、村级电商示范点,让特色农产品卖得快、卖得好、卖得远。

 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,打造乡村教育品牌,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。一是实施“初心项目”。2019年8月,融创中国结合中益乡所需,联合清华大学,建立政企校互动的公益平台,投资建设初心学院、毕兹卡里、中华蜜蜂谷、伴乡原宿4个项目,采取“党建引领、产业带动、文化激活、绿色发展”为一体的发展模式,助力中益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。2021年,融创中国将上述4个项目正式捐赠给中益乡人民政府。这些项目形成集干部教育、思政研学、交流研讨为一体的“团建+研学”阵地,有力带动中益乡农文旅融合发展。二是充实主题研学内容。围绕“打造幸福校园”“研学新游径”等红色教育主题,深化感恩、立志、扶智教育,拓展国情社情社会实践,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。在开学季等重要时间节点,开展校史教育。在节日期间开展活动,让村民和游客感受党中央对民族地区的关怀,了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。探索“团建+研学+亲子游”旅游发展路径,激活旅游资产,开发研学课程,把乡村变成思政教育、自然科普、民俗体验的实景“大课堂”。

  推进共建共治共享,提升基层治理效能。创新“贵和工作法+智惠农家”工作模式,建立健全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民主协商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、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,以自治增活力、以法治强保障、以德治扬正气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。创建“贵和”工作室,建强基层自治、法治、德治融合的关键阵地。配备“贵和”工作“六员”(协调员、管理员、警务员、调解员、联络员、咨询员)“六长”(家长、院落长、网格长、村主任、派出所所长、乡镇长)体系,建立村级治理“一把手”联席机制,处理好家里家外事、管理好院落事,调查社情民意,宣讲政策法规,研判风险矛盾,及时处置矛盾纠纷,确保社会祥和稳定。强化“贵和”工作智治支撑,运用信息技术,整合乡镇(街道)综治中心资源,加强互通共享,形成工作闭环。

  中益乡将蜜蜂元素融入“大研学”,开展蜜蜂主题文旅项目。来源: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站

  以政治势能聚合资源。中益乡充分的发挥政治势能引导作用,把外源主体帮扶和内源主体自身努力有机结合,推动生产资源要素能力进阶,重构乡村空间结构、经济结构和社会治理结构,促进乡村地域系统资源能力提升、结构调整、功能优化。要逐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将中央精神传递至基层,落实各项政策,用活帮扶资源,发挥好关键行动者作用。

  以系统变革实现乡村重构。近些年,中益乡经历了空间、经济和社会的系统重构。空间形态从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空间高度重合转变为有机融合,宜居、宜业、宜游的田园共同体基本形成;经济系统从“传统种养+外出务工”模式发展为产业高度融合模式,市场化、组织化和开放性逐步的提升;社会形态由“人—地—业”低水平锁定的乡土社会,转变为“人—地—业”正向耦合的现代乡村。要坚持系统思维,既从盘活资产、优化产业等方面增加农民收入,又要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、丰富精神生活,动员与组织各行动主体协同参与乡村治理,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。

  以创新机制凝聚发展动力。中益乡蝶变过程中,资源能力提升、乡村结构调整、乡村功能优化机制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资源能力提升得益于政治势能、市场链接,集聚了乡村发展急需的骨干人才和乡村稀缺的产业资源;乡村结构和功能优化,则赋予了乡村发展的消费空间、市场以及乡村社会现代属性。要适应和把握乡村结构性变化和功能性变迁规律,坚持创新发展,用好“创新”和“改革”两宝。着眼激活主体,充分调动各行动主体参与热情;着眼激活要素,用市场的力量挖掘乡村资源潜能;着眼激活市场,改善产业供给结构,实现乡村功能优化。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和体制机制创新,畅通瘀堵、破除壁垒、理顺关系、打通经络,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支撑和坚实的制度保障。

版权所有 © 米乐体育官  保留一切权利